◎烽火
(1)[signal fire;beacon-fire]∶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
(2)[flames of war]∶比喻戰(zhàn)火或戰(zhàn)爭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⒈ 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
引《史記·周本紀》:“有寇至,則舉烽火?!?br/>《史記·廉頗藺相如傳》:“日擊數(shù)牛饗士,習騎射,謹烽火,多閒諜,厚遇戰(zhàn)士。”
《三國志·魏志·陳泰傳》:“遂進軍高城嶺,潛行,夜至狄道東南高山上,多舉烽火,鳴鼓角?!?br/>《古今小說·新橋市韓五賣春情》:“因要取褒姒一笑,向驪山之上,把與諸侯為號的烽火燒起來?!?/span>
⒉ 指戰(zhàn)爭、戰(zhàn)亂。
引唐杜甫《春望》詩:“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清史稿·張煌言傳》:“十一年,又自吳淞入江,逼鎮(zhèn)江,登金山望祭明太祖陵。烽火達江寧,俄,退次崇明。”
楊朔《蓬萊仙境》:“再往后,我離開家鄉(xiāng),一連多少年烽火遍地,又接不到家鄉(xiāng)的音信,不知道婀娜姐姐的命運究竟怎樣了。”
兵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