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 > 詞語
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

灘簧

拼音: tān huáng
注音:ㄊㄢ ㄏㄨㄤˊ
詞性:
結(jié)構(gòu): 其他
近義詞:
反義詞:
詞語解釋

灘簧tānhuáng

[a folk art form] 一種説唱藝術,流行于蘇南、浙北一帶,由唱故事逐漸演變爲地方戲或地方小戲

引證解釋

⒈ 亦作“灘黃”。曲藝的一個類別。 蘇州、上海、杭州、寧波等地均有流行。 蘇州灘簧歷史較久,約形成于清乾隆年間。各地灘簧均由一二人至五六人表演,兼有說唱和簡單伴奏。后來相繼發(fā)展為地方戲曲劇種,如蘇州灘簧改稱蘇劇, 上海灘簧改稱滬劇, 杭州灘簧改稱杭劇, 寧波灘簧改稱角劇等。

清范祖述《杭俗遺風》:“灘簧以五人分生旦浄丑腳色,用絃子、琵琶、胡琴、鼓板,所唱亦係戲文。”
姚華《曲海一勺·原樂》:“餘若亂彈平調(diào),壁壘未成, 粵謳灘簧,傳聞未廣,或附隸於崑譜,或不數(shù)於樂章,於所不知,蓋闕如也?!?br/>瞿秋白《論大眾文藝·大眾文藝的問題》:“革命的大眾文藝,應當運用說書、灘簧等類的形式?!?br/>瞿秋白《論大眾文藝·普洛大眾文藝的現(xiàn)實問題》:“他們所‘享受’的是:連環(huán)圖畫……影戲,木頭人戲,西洋鏡,說書,灘黃,宣卷等等?!?/span>

國語詞典

流行于江、浙一帶的一種說唱藝術。參見「灘黃」條。

網(wǎng)絡解釋

灘簧

  • 灘簧是中國傳統(tǒng)曲藝的一個類別。清代中葉形成于江浙一帶。有前灘與后灘之分。前灘移植昆劇劇目,將昆劇曲詞加以通俗化;后灘取材于民間花鼓小戲。表演者三至十一人(須為奇數(shù)),分角色自操樂器圍桌坐唱。有常州武進灘簧、杭州灘簧、寧波灘簧、本灘等。清末以來,各地灘簧大多發(fā)展為戲曲,如滬劇、錫劇、蘇劇、甬劇等,形成灘簧系統(tǒng)劇種。
  • 收藏 菜單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