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 > 詞語
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

避諱

拼音: bì huì
注音:ㄅ一ˋ ㄏㄨㄟˋ
詞性: 動(dòng)詞
結(jié)構(gòu): 其他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bì huì ] :

(動(dòng))封建時(shí)代為了維護(hù)等級制度的尊嚴(yán),說話寫文章時(shí)遇到君主或尊親的名字都不直接說出或?qū)懗觥?/p>
[ bì hui ] :

回避,忌諱。


【好工具】
引證解釋

⒈ 回避;避忌。

《淮南子·要略》:“故言道而不明終始,則不知所倣依;言終始而不明天地四時(shí),則不知所避諱?!?br/>唐張鷟《游仙窟》:“下官起,諮請?jiān)唬骸?十娘有一思事,亦擬申論,猶自不敢即道,請五嫂處分?!迳┰唬骸啦豁毐苤M?!?br/>《醒世姻緣傳》第十九回:“小鴉兒也不消查考, 晁大舍也不消掩藏, 唐氏也不用避諱?!?br/>陳登科《風(fēng)雷》第一部第三二章:“既然是朋友,說話也就沒有啥的避諱?!?/span>

⒉ 謂封建時(shí)代對于君主和尊長的名字,必須避免直接說出或?qū)懗觥?/p>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風(fēng)操》:“凡避諱者,皆須得其同訓(xùn)以代換之:桓公名白,博有五皓之稱; 厲王名長,琴有修短之目?!?br/>宋莊季?!峨u肋編》卷下:“而唐馮宿父名子華,及出為華州刺史,乃以避諱不拜?!?br/>郭沫若《蒲劍集·屈原考》:“始皇名政,別人一定要避諱。”

⒊ 修辭學(xué)上辭格之一。說話時(shí)遇有觸犯忌諱的事物,不直說該事該物,而用旁的話來委婉地表述。

國語詞典

舊時(shí)為了表示尊敬,在言語或書寫時(shí),不說君主或尊長的名號,稱為「避諱」。避諱的方法有缺筆、缺字、換字、改音等各種方式。

網(wǎng)絡(luò)解釋

避諱

  • 避諱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現(xiàn)象。避諱,漢語詞語之一,意思是帝制時(shí)代對于君主和尊長的名字,必須避免直接說出或?qū)懗?,以表尊重?該詞語出自于《淮南子·要略》《顏氏家訓(xùn)·風(fēng)操》《蒲劍集·屈原考》等。《公羊傳·閔公元年》說:“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边@是古代避諱的一條總原則。
  • 收藏 菜單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