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后謂對父母的哀悼、悼念為“孺慕”。
引《禮記·檀弓下》:“有子與子游立,見孺子慕者, 有子謂子游曰:‘予壹不知夫喪之踴也,予欲去之久矣,情在于斯,其是也夫?!?br/>鄭玄注:“喪之踴,猶孺子之號慕。”
《陳書·孝行傳·司馬暠》:“年十二,丁內(nèi)艱,孺慕過禮,水漿不入口,殆經(jīng)一旬?!?br/>宋王安石《祭張安國檢正文》:“君孝至矣,孺慕以至死。”
清楊潮觀《寇萊公思親罷宴》:“相公,我在家不敢常提起,也只怕你孺慕終朝淚不乾?!?br/>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xué)史》第十章:“子桓之作則宛轉(zhuǎn)哀鳴,孺慕正深,極力的寫著‘其物如故,其人不存’的悲感?!?/span>
⒉ 對父母的孝敬。
引清薛福成《庸盦筆記·史料二·慈安皇太后圣德》:“毅皇帝孝事太后,能先意承志,太后撫之亦慈愛備至,故帝終身孺慕不少衰?!?/span>
⒊ 愛戴;懷念。 《后漢書·伏湛侯霸等傳贊》:“湛霸奮庸,維寧兩邦。
引淮人孺慕, 徐寇要降。”
南朝陳徐陵《陳文帝哀冊文》:“充窮靡寄,孺慕奚凴?!?br/>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史四》:“葵庵亦以考察去,百姓皆孺慕,送者擁路,至不得行?!?br/>郭沫若《青年時代·初出夔門》:“但一出四川,外面的情形卻不見得比四川進步得怎樣。而在種種的觀感上,反在不識不知之間引起了對故鄉(xiāng)的孺慕?!?/span>
本指小兒之愛慕父母,后多指對人或事深切依戀愛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