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 > 詞語
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

炳靈寺石窟

拼音: bǐng líng sì shí kū
注音:ㄅ一ㄥˇ ㄌ一ㄥˊ ㄙˋ ㄕˊ ㄎㄨ
詞性:
結(jié)構(gòu): 其他
近義詞:
反義詞:
詞語解釋

中國北方地區(qū)佛教石窟寺。位于甘肅省·永靖縣西南35公里的小積石山中。炳靈為藏語譯音,是“十萬佛”之意?,F(xiàn)存主要窟龕集中在下寺溝西岸南北長350米、高30米的峭壁上。附近的佛爺臺洞溝、上寺等處,也有零星的窟像和壁畫。較完整的窟龕共有195個。遺存的彩塑和石雕造像776軀,壁畫900余平方米,摩崖刻石4方,石碑1通,墨書或刻石紀(jì)年銘文6處。第169窟中的“西秦·建弘元年”造像題銘,是目前全國石窟中最早的題記。據(jù)文獻(xiàn)和洞窟發(fā)愿文記載,開窟始于西秦北魏、北周、、諸代續(xù)有建造。

引證解釋

⒈ 中國北方地區(qū)佛教石窟寺。位于甘肅省永靖縣西南35公里的小積石山中。炳靈為藏語譯音,是“十萬佛”之意?,F(xiàn)存主要窟龕集中在下寺溝西岸南北長350米、高30米的峭壁上。附近的佛爺臺、洞溝、上寺等處,也有零星的窟像和壁畫。較完整的窟龕共有195個。遺存的彩塑和石雕造像776軀,壁畫900余平方米,摩崖刻石4方,石碑1通,墨書或刻石紀(jì)年銘文6處。第169窟中的“西秦建弘元年”造像題銘,是目前全國石窟中最早的題記。據(jù)文獻(xiàn)和洞窟發(fā)愿文記載,開窟始于西秦,北魏、北周、隋、唐諸代續(xù)有建造。 宋、西夏、元、明各代,也有修建活動。 明以后逐漸湮沒。

國語詞典
網(wǎng)絡(luò)解釋

炳靈寺石窟

  • 炳靈寺石窟,位于中國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西南約四十公里處的積石山的大寺溝西側(cè)的崖壁上,西晉初年(約公元3世紀(jì))開鑿在黃河北岸大寺溝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層。最早稱為唐述窟,是羌語“鬼窟”之意,唐代稱龍興寺,宋代稱靈巖寺,明朝永樂年后稱炳靈寺,“炳靈”為藏語“仙巴炳靈”的簡化,是“千佛”“十萬彌勒佛洲”之意。
  • 存有窟龕183個,共計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畫約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溝西岸長約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石窟以位于懸崖高處的唐代“自然大佛”(169窟)以及崖面中段的眾多中小型窟龕構(gòu)成其主體。
  •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會議上,炳靈寺石窟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lián)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 收藏 菜單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