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之夭夭
[make one's getaway;show a clean pair of heels] 由《詩·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句轉(zhuǎn)化而來,“桃”,“逃”諧音,是逃跑的諧稱
他帶著偷來的東西逃之夭夭了
()⒈ 后因“桃”、“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詼諧語,形容逃跑得無影無蹤。
引《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石點(diǎn)頭·貪婪漢六院賣風(fēng)流》:“妹子想起哥哥這樣賭法,貼他不富,連我也窮,不如自尋去路,為此跟著一個(gè)相識(shí)孤老,一溜煙也是逃之夭夭。”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七八回:“等各人走過之后,他纔不慌不忙的收拾了許多金珠物件,和那位督辦大人坐了輪船,逃之夭夭的到天津去了?!?br/>瞿秋白《亂彈·新英雄》:“滿洲的日本大炮,轟隆轟隆的響了幾下,立刻,那些‘不可多得之將才’一溜煙的逃之夭夭?!?/span>
逃跑。參見「桃之夭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