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 > 詞語
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

藤黃

拼音: téng huáng
注音:ㄊㄥˊ ㄏㄨㄤˊ
詞性:
結(jié)構(gòu): 其他
近義詞:
反義詞:
詞語解釋
藤黃科。常綠小喬木。小枝四棱形。
引證解釋

⒈ 植物名。一名海藤。常綠小喬木。葉對生,橢圓形,花單性,實為漿果。產(chǎn)于印度、越南等地。樹皮滲出的黃色樹脂,有毒,經(jīng)煉制,可作繪畫用的黃色顏料,也稱“藤黃”。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藤黃》:“今畫家所用藤黃,皆經(jīng)煎煉成者?!?br/>《紅樓夢》第四二回:“就是顏色只有赭石、廣花、藤黃、胭脂這四樣?!?/span>

國語詞典

藤指海藤樹,常綠喬木。高約三公尺。刺破樹皮時,會有黃色樹脂流出,即為藤黃,有毒,可制作黃色顏料,供繪畫使用,亦可供作藥材。

網(wǎng)絡(luò)解釋

藤黃 (草藥(植物藤黃的樹脂))

  • 藤黃,中藥名。為藤黃科藤黃屬植物藤黃Garcinia hanburyi Hook.f.的樹脂。分布于廣東、廣西等地。具有消腫,攻毒,祛腐斂瘡,止血,殺蟲之功效。常用于癰疽腫毒,潰瘍,濕瘡,腫瘤,頑癬,跌打腫痛,瘡傷出血及燙傷。
  • 收藏 菜單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