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 > 詞語
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

行狀

拼音: háng zhuàng
注音:ㄒ一ㄥˊ ㄓㄨㄤˋ
詞性:
結(jié)構(gòu): 其他
近義詞: 奇跡 事業(yè) 事跡
反義詞:
詞語解釋

行狀xíngzhuàng

[brief biographical sketch of a deceased person] 即行述

www.
引證解釋

⒈ 履歷;事跡。

《漢書·高帝紀(jì)下》“遣詣相國府,署行、義、年” 顏師古注引三國魏蘇林曰:“行狀,年紀(jì)也?!?br/>《后漢書·李善傳》:“時(shí)鐘離意為瑕丘令,上書薦善行狀。”
《晉書·劉弘傳》:“臣輒以勃為歸鄉(xiāng)令,貞為信陵令。皆功行相參,循名校實(shí),條列行狀,公文具上?!?br/>宋陳善《捫虱新話·孔子曾子之說》:“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丝鬃游此狼白宰餍袪钜?。”
魯迅《吶喊·阿Q正傳》:“阿Q 不獨(dú)是姓名籍貫有些渺茫,連他先前的‘行狀’也渺茫?!?/span>

⒉ 文體名。專指記述死者世系、籍貫、生卒年月和生平概略的文章。也稱狀、行述。

唐李翱《百官行狀奏》:“凡人之事跡,非大善大惡,則眾人無由知之,故舊例皆訪問於人,又取行狀諡議,以為一據(jù)?!?br/>清葉名灃《橋西雜記·黃忠端書孝經(jīng)卷》:“洪思作夫人行狀,言卒之日,以所臨忠端公《孝經(jīng)》,授其子棻堂。”

國語詞典

敘述死者生平事跡的文章。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體貌本原,取其事實(shí),先賢表謚,并有行狀,狀之大者也?!固疲盥K〈百官行狀奏〉:「由是事失其本,文害于理,而行狀不足以取信。」也作「行述」。

網(wǎng)絡(luò)解釋

行狀

  • 行狀(xíng zhuàng),稱“狀”,以后稱之“行狀”或“行述”(也謂之“事略”)。敘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貫、事跡的文章,常由死者門生故吏或親友撰述,留作撰寫墓志或史官提供立傳的依據(jù)。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體貌本原,取其事實(shí),先賢表謚,并有行狀,狀之大者也。”唐代李翱曾為韓愈寫過行狀,但他在《百官行狀奏》寫道:“由是事失其本,文害于理,而行狀不足以取信?!?/li>
  • 收藏 菜單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