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 > 詞語
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

顏色

拼音: yán sè
注音:一ㄢˊ ㄙㄜˋ
詞性: 名詞
結(jié)構(gòu): 其他
近義詞: 臉色 色彩 神色
反義詞:
詞語解釋
[ yán sè ] :

(名)①由物體發(fā)射、反射或透過的光波通過視覺所產(chǎn)生的印象:紅~|~鮮艷。②指顯示出來讓人知道厲害的臉色或行動:給他點(diǎn)~瞧瞧!③姿色(多見于舊戲曲、小說):這女子有幾分~。


[ yán shai ] :

①視覺對物體所反射、發(fā)射或透過的光波產(chǎn)生的印象。②表現(xiàn)出來以讓人知曉厲害的面色或言行。


引證解釋

⒈ 面容;面色。

《禮記·玉藻》:“凡祭,容貌顏色,如見所祭者。”
南朝梁江淹《古離別》詩:“愿一見顏色,不異瓊樹枝?!?br/>清黃遵憲《今別離》詩:“攬鏡妾自照,顏色桃花紅?!?br/>曹禺《雷雨》第四幕:“顏色慘白,鬢發(fā)濕漉漉的?!?/span>

⒉ 表情;神色。

《論語·泰伯》:“正顏色,斯近信矣?!?br/>《新唐書·韋思謙傳》:“性謇諤,顏色莊重,不可犯,見王公,未嘗屈禮?!?br/>朱自清《執(zhí)政府大屠殺記》:“他們都背著槍,悠然的站著,毫無緊張的顏色?!?/span>

⒊ 姿色。

《墨子·尚賢中》:“不論貴富,不嬖顏色?!?br/>前蜀貫休《偶作》詩之五:“君不見西施緑珠顏色可傾國,樂極悲來留不得?!?br/>《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因他有幾分顏色,從十七歲上就賣與北門橋來家做小。”

⒋ 面子,光彩。

三國魏曹植《艷歌》:“長者賜顏色, 泰山可動移?!?br/>《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長安》:“那些親眷們一向訕笑杜子春這個敗子,豈知還有發(fā)跡之日。這些時見了那首感懷詩,老大的好沒顏色?!?br/>朱自清《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使我們覺得我們的船和船里的我們,在橋下過去時,真是太無顏色了?!?/span>

⒌ 色彩。

唐杜甫《花底》詩:“深知好顏色,莫作委泥沙?!?br/>《水滸傳》第一〇三回:“張世開嫌那段顏色不好,尺頭又短,花樣又是舊的?!?br/>巴金《春天里的秋天》二:“你看,顏色和血一樣,多鮮艷?!?/span>

⒍ 指尊嚴(yán)。

《呂氏春秋·勿躬》:“蚤入晏出,犯君顏色,進(jìn)諫必忠,不辟死亡?!?br/>漢劉向《九嘆·怨思》:“犯顏色而觸諫兮,反蒙辜而被疑。”
宋蘇舜欽《答韓持國書》:“昨在京師官時,不敢犯人顏色,不敢議論時事,隨眾上下,心志蟠屈不開,固亦極矣!”

⒎ 借指頭。

唐白居易《膠漆契》詩:“陋巷飢寒士,出門甚棲棲。雖然志氣高,豈免顏色低?!?br/>胡適《吳敬梓年譜》:“昔之列戟鳴珂,加以紫標(biāo)黃榜,莫不低其顏色,增以悽愴?!?/span>

⒏ 指顯示利害的臉色或行動。

沙汀《防空》:“愚生先生從那時起勃發(fā)了雄心,總想拿點(diǎn)顏色給他的仇家看看?!?br/>楊朔《漁笛》:“姓宋的那窮鬼敢沾你一沾,我不給你們點(diǎn)顏色看才怪?!?/span>

⒐ 指本領(lǐng)。

魯迅《花邊文學(xué)·點(diǎn)句的難》:“標(biāo)點(diǎn)古文真是一種試金石,只消幾點(diǎn)幾圈,就把真顏色顯出來了?!?/span>

⒑ 顏料或染料。

如:彩印廠的倉庫里,各種顏色都有的。

國語詞典

面容、臉色。

如:「給他一點(diǎn)顏色看看?!?/p>

網(wǎng)絡(luò)解釋

顏色 (漢語詞語)

  • 顏色是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jīng)驗(yàn)所產(chǎn)生的對光的視覺感受,我們?nèi)庋鬯姷降墓饩€,是由波長范圍很窄的電磁波產(chǎn)生的,不同波長的電磁波表現(xiàn)為不同的顏色,對色彩的辨認(rèn)是肉眼受到電磁波輻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視覺神經(jīng)感覺。
  • 顏色具有三個特性,即色相,明度,和飽和度。顏色的三個特性及其相互關(guān)系可以用三度空間的顏色立體來說明。
  • 收藏 菜單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