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 > 詞語
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

拔貢

拼音: bá gòng
注音:ㄅㄚˊ ㄍㄨㄥˋ
詞性:
結構: 其他
近義詞:
反義詞:
詞語解釋
一種清代選拔人才的制度。清制,初定六年一次, 乾隆七年改為每十二年(即逢酉歲)一次,由各省學政選拔文行兼優(yōu)的生員,貢入京師,稱為拔貢生,簡稱拔貢。同時,經朝考合格,入選者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縣,三等任教職;更下者罷歸,謂之廢貢。參閱 清 福格 《聽雨叢談》卷五、《清史稿·選舉志一》。【好工具】
引證解釋

⒈ 科舉制度中選拔貢入國子監(jiān)的生員的一種。 清制,初定六年一次, 乾隆七年改為每十二年(即逢酉歲)一次,由各省學政選拔文行兼優(yōu)的生員,貢入京師,稱為拔貢生,簡稱拔貢。同時,經朝考合格,入選者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縣,三等任教職;更下者罷歸,謂之廢貢。參閱清福格《聽雨叢談》卷五、《清史稿·選舉志一》。

國語詞典

一種清代選拔人才的制度。由學政選拔秀才中文行兼優(yōu)的人,貢入京師,稱為「拔貢生」。待會試、廷試及格后,入選者依成績優(yōu)劣分成一、二、三等,以七品京官、縣官、教職任用之。余者罷歸,稱為「廢貢」。初定六年選拔一次,自乾隆七年改為十二年一次。

網絡解釋

拔貢

  • 拔貢是科舉制度中由地方貢入國子監(jiān)的生員之一種。清朝制度,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中改為逢酉一選,也就是十二年考一次,優(yōu)選者以小京官用,次選以教諭用。每府學二名,州、縣學各一名,由各省學政從生員中考選,保送入京,作為拔貢。經過朝考合格,可以充任京官、知縣或教職。
  • 收藏 菜單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