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本謂孝子先父母之意而承順其志,后泛指揣摩人意,諂媚逢迎。
引《禮記·祭義》:“君子之所為孝者,先意承志,諭父母於道。”
宋岳珂《桯史·壽星通犀帶》:“德壽在北內(nèi),頗屬意玩好, 孝宗極先意承志之道?!?br/>清昭槤《嘯亭雜錄·張文和之才》:“然其善於窺測(cè)圣意,每事先意承志?!?br/>魯迅《華蓋集續(xù)編·海上通信》:“我不是別人,那知道別人的意思呢?‘先意承志’的妙法,又未曾學(xué)過(guò)?!?br/>亦作“先意承旨”、“先意承指”。 《韓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guān)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晉葛洪《抱樸子·臣節(jié)》:“先意承指者,佞諂之徒也?!?br/>《梁書(shū)·王僧孺?zhèn)鳌罚骸皞a首脅肩,先意承旨。”
亦省作“先意”。 唐元結(jié)《喻友》:“玄纁束帛以先意,薦輪擁篲以導(dǎo)道。”
《東周列國(guó)志》第七四回:“時(shí)朝中有個(gè)佞臣喚做梁邱據(jù),專(zhuān)以先意逢迎,取悅於君?!?/span>
不等父母表明意愿,就能事先順應(yīng)他的心意去做。語(yǔ)出《禮記.祭義》:「君子之所為孝者,先意承志,諭父母于道?!购蠓褐改艽y(cè)他人心意而加以迎合。也作「先意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