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 > 詞語
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

褦襶

拼音: nài dài
注音:ㄋㄞˋ ㄉㄞˋ
詞性:
結(jié)構(gòu): 其他
近義詞:
反義詞:
詞語解釋

褦襶nàidài

[thoughtless] 衣服粗重寬大,既不合身,也不合時(shí)。比喻不曉事;無能

今世褦襶子,觸熱到人家。——程曉《嘲熱客》

褦襶子

引證解釋

⒈ 夏天遮日的涼笠。

宋姚寬《西溪叢語》卷下:“據(jù)《炙轂子》云,褦襶,笠子也。”
清郝懿行《證俗文》卷二:“褦襶,《潛確類書》:即今暑月所戴涼笠,以青繒綴其襜,而蔽日者也?!?/span>

⒉ 謂炎暑戴笠。

宋陸游《夏日》詩:“赤日黃塵褦襶忙, 放翁湖上獨(dú)相羊?!?br/>明許三階《節(jié)俠記·俠晤》:“褦襶訪蘭英,下馬炎威失。”
清馮桂芬《致姚衡堂書》:“既而思之,成之於某何加?不成於某何損?何必觸暑褦襶以冀必行,故趦趄者月餘。”

⒊ 愚蠢無能;不懂事。

清故文英《吳下方言考·褦襶》:“褦襶,不能事而笨也, 吳諺呼笨人為褦襶。”

⒋ 形容癡迷失態(tài)之狀。

明許自昌《水滸記·剽劫》:“把青蚨幾貫易縹清,酩酊何辭褦襶行?!?/span>

⒌ 衣服粗厚臃腫貌。

明張煌言《雨中寒甚再迭前韻》:“春衣褦襶還如鐵,島樹槎枒轉(zhuǎn)似金。”
清吳熾昌《客窗閑話續(xù)集·悟知子》:“猝有一道人來,著折角巾,褦襶不堪?!?br/>清郝懿行《證俗文》卷六:“今俗所謂褦襶者,為其不俏醋也,襃衣大袖不合時(shí)尚,亦為褦襶?!?/span>

⒍ 引申為累贅。

況周頤《蕙風(fēng)詞話》卷一:“詞過經(jīng)意,其蔽也斧琢;過不經(jīng)意,其蔽也褦襶?!?/span>

國(guó)語詞典

夏日所戴的斗笠,用以遮日。

網(wǎng)絡(luò)解釋

褦襶

  • 褦襶,讀音nàidài,漢語詞語,基本意思為衣服粗重寬大,既不合身。
  • 收藏 菜單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