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導(dǎo)shūdǎo
(1)[dredge]
(2) 使淤塞的水流或阻塞的道路暢通
疏導(dǎo)交通
疏導(dǎo)乘客
(3) 也比喻開導(dǎo)、打通人的思想
疏導(dǎo)思想
⒈ 亦作“疏道”。
⒉ 清理水道,使之暢通。
引《后漢書·和帝紀(jì)》:“隄防溝渠,所以順助地理,通利壅塞……刺史、二千石其隨宜疏導(dǎo)。”
《新唐書·薛平傳》:“始, 河溢瓠子,東泛滑,距城纔二里所。 平按求故道出黎陽西南……乃籍民田所當(dāng)者易以它地,疏道二十里,以釃水悍。”
《朱子語類》卷二十:“正如疏導(dǎo)溝渠,初為物所壅蔽,才疏導(dǎo)得通,則水自流行。”
清魏源《圣武記》卷十二:“不察天地之氣,不明水土之性,不考支干之形勢,尚足語疏導(dǎo)、辨方略乎?”
⒊ 泛指疏通引導(dǎo)。
引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上:“古方治暑無他法,但用辛甘發(fā)散疏導(dǎo),心氣與水流行,則無能害之矣。”
李大釗《孫中山先生在中國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他以畢生的精力,把中國民族革命種種運動,疏導(dǎo)整理,溶解聯(lián)合,以入于普遍的民眾革命的正軌。”
開通壅塞的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