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蘋和蘩。兩種可供食用的水草,古代常用于祭祀。
引《左傳·隱公三年》:“蘋蘩蕰藻之菜……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晉左思《蜀都賦》:“雜以藴藻,糅以蘋蘩。”
⒉ 泛指祭品。
引唐杜牧《聞開江相國(guó)宋下世》詩(shī)之二:“月落清湘棹不喧,玉杯瑤瑟奠蘋蘩?!?br/>清方文《宋遺民詠·方韶卿鳳》:“葬之乃祖?zhèn)?,歲時(shí)薦蘋蘩?!?/span>
⒊ 《詩(shī)·召南》有《采蘋》及《采蘩》篇。
引《詩(shī)·召南·采蘩序》:“《采蘩》,夫人不失職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則不失職矣?!?br/>后以“蘋蘩”借指能遵祭祀之儀或婦職等。 南朝齊謝朓《齊敬皇后哀策文》:“始協(xié)德於蘋蘩兮,終配祇而表命?!?br/>明高明《琵琶記·高堂稱壽》:“﹝趙氏五娘﹞德性幽閒,儘可寄蘋蘩之托。”
《平山冷燕》第二回:“閨中弱女,職在蘋蘩,安敢越禮延師以炫名?!?/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