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 百家姓
百家姓大全 查姓氏 姓氏起源 姓氏排名
公孫
姓氏:公孫(公孫)
拼音:gōng sūn
排名:1116
人口:約 2 千
稀有姓氏

公孫姓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1116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429

公孫姓起源

公孫姓主要源自:姬姓。

公孫姓起源一

源于身份,出自兩周時期各諸侯國王族的后裔,

屬于以貴胄身份稱謂為氏。春秋時期,各國諸侯不論爵位大小,多有被稱為“公”者。按周王朝的典禮制度,國君一般由嫡長子繼位,即位前稱為太子,其他的兒子便稱為公子,公子的兒子則稱公孫。在這些公孫的后裔子孫中,有許多人便以身份稱謂“公孫”為姓氏者,稱公孫氏,因此,公孫并非一族一姓的后人。

公孫姓起源二

出自姬姓,黃帝姬軒轅的后裔有公孫氏。最初出現(xiàn)的公孫氏是在上古時期。

據(jù)《路史》載:“神農同母弟勖,嗣少典國君,世為諸侯,后以公孫為姓。軒轅帝初名公孫,后改姬?!彼兴暮蟠?,有部分姓公孫,稱公孫氏。在春秋時,各國各地的諸侯,大多喜歡被稱為 “公”。以當時的制度,國君將由國君的嫡系長子繼承。正式登基前,應先立為太子,此時其他的兒子將稱為公子,同時諸侯的兒子也是公子,而公子的兒子就是公孫。這些公孫們的后代為突出祖出祖先曾有過的皇室血統(tǒng),就改姓為公孫。這樣,公孫作為一種姓氏的榮譽而流傳甚廣。此時它的姓氏來源就五花八門,不一而足了。故公孫氏的始祖是黃帝軒轅。

這在史籍《廣韻》中有記載:“古封公之后,皆自稱公孫,故其姓多,非一族也?!庇謸?jù)史籍《通志》記載:“公孫氏,春秋時諸侯之孫,亦以為氏者,曰公孫氏,皆貴族之稱。或眼黃帝姓公孫,因以為氏?!?/p>

存疑:黃帝姬姓,不可能姓公孫

黃帝姓公孫的說法主要來源于《史記·五帝本紀》,而早于《史記》的《國語·晉語》卻記載:“黃帝以姬水(今陜甘的渭、湟之間)成,炎帝以姜水(經岐山、扶風、武功入渭之岐水)成,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

《史記》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p>

《國語·晉語》謂十四人實有十二姓,即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其中青陽與夷鼓同為己姓,玄囂與蒼林同為姬姓。十四個兒子中并無姓公孫者。兒子中沒有姓公孫的,那么孫子中會有么?

清崔述《補上古考信錄》指出:“公孫是公之孫,上古時無此(公孫)稱。”

公孫姓在大陸和臺灣百家姓中名列一百位之后。在古代,孫字可泛指后代人,而公孫兩字,也可用來泛指王公貴族的后代。有些王公貴族的后代以公孫的稱呼為榮,便相延世代成為姓。古書《通志》說,相傳遠古時黃帝姓公孫,于是便有這一姓的廣泛流傳。

公孫氏望族居高陽郡(今山東臨淄)、扶風郡(今陜西咸陽)。今山東、云南兩省還有公孫氏族人分布。

扶風郡:周朝時期置郡,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省興平縣、咸陽市一帶地區(qū)。漢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風,與京兆、左馮翊合為三輔,治所在今陜西省興平市,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省長安縣以西、鳳翔縣一帶。三國時期曹魏國改名為扶風郡,治所在隗里(今陜西興平),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省麟游縣、干縣以西,秦嶺以北、山東省平原縣以南一帶地區(qū)。五代時期后漢將其轄地定在今陜西省咸陽市一帶地區(qū)。西晉朝時期移治到池陽(今陜西涇陽),南北朝時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疇(今陜西乾縣)。隋、唐兩朝以今陜西岐州一帶為扶風郡。

高陽郡:歷史上的高陽郡有三:①戰(zhàn)國時期為高陽邑,亦稱高陽鄉(xiāng),在今河南杞縣西北部,秦朝末期酈食其自稱“高陽酒徒”,其“高陽”即指該地區(qū)。②東漢桓帝時期(公元147~167年)又置高陽郡,治所在高陽(今河北高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高陽縣一帶。晉朝泰始初期(乙酉,公元265年)置高陽國,治所在博陸(今河北蠡縣),時轄四縣,轄境包括今保定、清苑、高陽、博野、蠡縣等縣地。③北魏時期另置青州高陽郡,轄地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西北部一帶,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被廢黜。公孫氏望族的高陽郡,是指③之所處。

扶風堂:以望立堂。

高陽堂:以望立堂。

白馬堂:東漢末期公孫瓚被封為討虜將軍,屢次打敗胡虜,除遼東屬國長史。常乘白馬,烏桓怕他,互相告語:“我們要避開白馬長史?!?/p>

忠義堂:春秋時公孫杵臼和程嬰都是趙朔的門客。趙朔為屠岸賈所殺,朔妻遺腹生一子。杵臼和程嬰設計保存趙氏孤兒:杵臼把自己的兒子藏在山中,派程嬰向屠岸賈回報說是趙氏孤兒。屠岸賈就把公孫杵臼的兒子當成趙氏孤兒和公孫杵臼一起殺了。程嬰保護著趙氏孤兒長大成人,終于報了趙朔被殺之仇。人稱公孫杵臼舍掉自己的兒子和自己的命存主人之孤,既忠且義。

一、公孫(公孫)gōng sūn

現(xiàn)行較罕見復姓。今河北之固安有分布。漢族姓氏?!多嵧ㄖ尽贰ⅰ独m(xù)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軒轅黃帝初姓公孫,后改姬。”又云:“神農同母弟勖、嗣少典國君,世為諸侯。后以公孫為姓?!贝水斚党鼋?。

2、鄭樵注云:“春秋時諸侯之孫亦以為氏者曰公孫氏,皆貴者之稱?!贝艘跃粝禐槭??!稄V韻》亦云:“古封公之后,自皆稱公孫,故其姓多非一族也?!?/p>

二、公孫(公孫)

公孫姓分布:分布較廣,人口不多。

公孫姓起源:

1、相傳神農同母之弟勗,嗣少典(黃帝之父)國君,世為諸侯,后以公孫為氏,蓋軒轅帝(即黃帝)初姓公孫,后改姬姓,見《路史》。

2、春秋時諸侯之孫皆為公孫,后亦有以為氏者。

公孫姓名人:

公孫域,東漢時玄菟太守。

郡望:高陽。

公孫姓歷史名人

公孫姓古代名人

黃帝上古,姓公孫,名軒轅,號軒轅氏、有熊氏和歸藏氏,被尊奉為“中華始祖”。據(jù)《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S帝居軒轅之丘”。華夏族的締造者,五帝之首,有些說法被列為三皇之一,是公認的中華民族的祖先。

公孫僑春秋,復姓公孫,名僑,字子產,又字子美,鄭稱公孫。春秋時期鄭國(河南新鄭)人,鄭國貴族,鄭穆公之孫,鄭公子發(fā)(字子國)之子。

商鞅戰(zhàn)國,衛(wèi)國國君的后裔

公孫龍戰(zhàn)國(前320年-前250年),傳說字子秉,中國戰(zhàn)國時期趙國人,曾經做過平原君的門客,名家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為《公孫龍子》,西漢時共有14篇,唐代時分為三卷,北宋時遺失了8篇,到如今只殘留6篇,共一卷。其中最重要的兩篇是《白馬論》和《堅白論》,提出了“白馬非馬”和“離堅白”等論點,是“離堅白”學派的主要代表。是著名的詭辯學代表著作,提出了邏輯學中的“個別”和“一般”之間的相互關系,但把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夸大,割斷二者的聯(lián)系,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思想體系。

公孫度漢末三國(150-204年),字升濟,遼東襄平人。有二子,公孫康,康弟公孫恭,康子公孫晃、公孫淵。少隨父遷居玄菟郡。初為玄菟小吏,繼升尚書郎、冀州刺史,后被免官。東漢中平六年,經同鄉(xiāng)徐榮推薦,被董卓任命為遼東太守。公孫度到任后,厲行嚴刑峻法,打擊豪強勢力,使令行政通,羽翼漸豐。漢獻帝初平元年,中原地區(qū)董卓亂起,各地軍閥無暇東顧。公孫度趁機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繼則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向南取遼東半島,開疆擴土;又招賢納士,設館開學,廣招流民,威行海外,儼然以遼東王自居。由于公孫度的銳意進取和苦心經營,使遼東地區(qū)在漢末三國的戰(zhàn)亂年代,獲得了暫時的安寧,推動了當?shù)厣a技術和封建文化的發(fā)展。

公孫淵漢末三國,字文懿。魏大司馬

公孫瓚東漢(?—199),字伯珪,漢族,遼西令支

公孫衍戰(zhàn)國,

公孫弘西漢,漢武帝時丞相。

公孫康公孫度的兒子。

公孫恭公孫度的兒子。

公孫晃公孫康的長子。

公孫修公孫淵的兒子。

公孫述西漢末年,天下紛擾,群雄競起,公孫述遂自稱輔漢將軍兼領益州牧。建武元年(25年),公孫述稱帝于蜀,國號成家(一作大成或成),年號龍興。建武十一年(35年),漢廷乃派兵征討,被公孫述所拒。次年,復命大司馬吳漢舉兵來伐,攻破成都,縱兵大掠,盡誅公孫氏,“成家”為東漢所亡。計公孫述割據(jù)益州稱帝,共在位十二年。

公孫姓郡望

扶風郡:周朝時期置郡,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省興平縣、咸陽市一帶地區(qū)。漢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風,與京兆、左馮翊合為三輔,治所在今陜西省興平市,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省長安縣以西、鳳翔縣一帶。三國時期曹魏國改名為扶風郡,治所在隗里(今陜西興平),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省麟游縣、干縣以西,秦嶺以北、山東省平原縣以南一帶地區(qū)。五代時期后漢將其轄地定在今陜西省咸陽市一帶地區(qū)。西晉朝時期移治到池陽(今陜西涇陽),南北朝時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疇(今陜西乾縣)。隋、唐兩朝以今陜西岐州一帶為扶風郡。

高陽郡:歷史上的高陽郡有三:①戰(zhàn)國時期為高陽邑,亦稱高陽鄉(xiāng),在今河南杞縣西北部,秦朝末期酈食其自稱“高陽酒徒”,其“高陽”即指該地區(qū)。②東漢桓帝時期(公元147~167年)又置高陽郡,治所在高陽(今河北高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高陽縣一帶。晉朝泰始初期(乙酉,公元265年)置高陽國,治所在博陸(今河北蠡縣),時轄四縣,轄境包括今保定、清苑、高陽、博野、蠡縣等縣地。③北魏時期另置青州高陽郡,轄地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西北部一帶,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被廢黜。公孫氏望族的高陽郡,是指③之所處。

扶風堂:以望立堂。

高陽堂:以望立堂。

白馬堂:東漢末期公孫瓚被封為討虜將軍,屢次打敗胡虜,除遼東屬國長史。常乘白馬,烏桓怕他,互相告語:“我們要避開白馬長史?!?/p>

忠義堂:春秋時公孫杵臼和程嬰都是趙朔的門客。趙朔為屠岸賈所殺,朔妻遺腹生一子。杵臼和程嬰設計保存趙氏孤兒:杵臼把自己的兒子藏在山中,派程嬰向屠岸賈回報說是趙氏孤兒。屠岸賈就把公孫杵臼的兒子當成趙氏孤兒和公孫杵臼一起殺了。程嬰保護著趙氏孤兒長大成人,終于報了趙朔被殺之仇。人稱公孫杵臼舍掉自己的兒子和自己的命存主人之孤,既忠且義。

一、公孫(公孫)gōng sūn

現(xiàn)行較罕見復姓。今河北之固安有分布。漢族姓氏。《鄭通志》、《續(xù)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軒轅黃帝初姓公孫,后改姬。”又云:“神農同母弟勖、嗣少典國君,世為諸侯。后以公孫為姓?!贝水斚党鼋?。

2、鄭樵注云:“春秋時諸侯之孫亦以為氏者曰公孫氏,皆貴者之稱?!贝艘跃粝禐槭稀!稄V韻》亦云:“古封公之后,自皆稱公孫,故其姓多非一族也?!?/p>

二、公孫(公孫)

公孫姓分布:分布較廣,人口不多。

公孫姓起源:

1、相傳神農同母之弟勗,嗣少典(黃帝之父)國君,世為諸侯,后以公孫為氏,蓋軒轅帝(即黃帝)初姓公孫,后改姬姓,見《路史》。

2、春秋時諸侯之孫皆為公孫,后亦有以為氏者。

公孫姓名人:

公孫域,東漢時玄菟太守。

郡望:高陽。

公孫姓姓氏源流

一、公孫(公孫)gōng sūn

現(xiàn)行較罕見復姓。今河北之固安有分布。漢族姓氏?!多嵧ㄖ尽?、《續(xù)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軒轅黃帝初姓公孫,后改姬。”又云:“神農同母弟勖、嗣少典國君,世為諸侯。后以公孫為姓。”此當系出姜姓。

2、鄭樵注云:“春秋時諸侯之孫亦以為氏者曰公孫氏,皆貴者之稱。”此以爵系為氏。《廣韻》亦云:“古封公之后,自皆稱公孫,故其姓多非一族也?!?/p>

二、公孫(公孫)

公孫姓分布:分布較廣,人口不多。

公孫姓起源:

1、相傳神農同母之弟勗,嗣少典(黃帝之父)國君,世為諸侯,后以公孫為氏,蓋軒轅帝(即黃帝)初姓公孫,后改姬姓,見《路史》。

2、春秋時諸侯之孫皆為公孫,后亦有以為氏者。

公孫姓名人:

公孫域,東漢時玄菟太守。

郡望:高陽。

公孫姓堂號

扶風堂:以望立堂。

高陽堂:以望立堂。

白馬堂:東漢末期公孫瓚被封為討虜將軍,屢次打敗胡虜,除遼東屬國長史。常乘白馬,烏桓怕他,互相告語:“我們要避開白馬長史?!?/p>

忠義堂:春秋時公孫杵臼和程嬰都是趙朔的門客。趙朔為屠岸賈所殺,朔妻遺腹生一子。杵臼和程嬰設計保存趙氏孤兒:杵臼把自己的兒子藏在山中,派程嬰向屠岸賈回報說是趙氏孤兒。屠岸賈就把公孫杵臼的兒子當成趙氏孤兒和公孫杵臼一起殺了。程嬰保護著趙氏孤兒長大成人,終于報了趙朔被殺之仇。人稱公孫杵臼舍掉自己的兒子和自己的命存主人之孤,既忠且義。

一、公孫(公孫)gōng sūn

現(xiàn)行較罕見復姓。今河北之固安有分布。漢族姓氏。《鄭通志》、《續(xù)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軒轅黃帝初姓公孫,后改姬?!庇衷疲骸吧褶r同母弟勖、嗣少典國君,世為諸侯。后以公孫為姓。”此當系出姜姓。

2、鄭樵注云:“春秋時諸侯之孫亦以為氏者曰公孫氏,皆貴者之稱。”此以爵系為氏?!稄V韻》亦云:“古封公之后,自皆稱公孫,故其姓多非一族也。”

二、公孫(公孫)

公孫姓分布:分布較廣,人口不多。

公孫姓起源:

1、相傳神農同母之弟勗,嗣少典(黃帝之父)國君,世為諸侯,后以公孫為氏,蓋軒轅帝(即黃帝)初姓公孫,后改姬姓,見《路史》。

2、春秋時諸侯之孫皆為公孫,后亦有以為氏者。

公孫姓名人:

公孫域,東漢時玄菟太守。

郡望:高陽。

收藏 菜單 QQ